肯每星期跑步的人,根本不用甚麼特別方法來減肥。 |
我是姚太,姚崢嶸三個細路嘅媽咪。若你是男性, 可能正在考慮跳過這一篇,或「轉寄」給女伴。但我認為,現今香港男性體重控制的表現,似乎比女性差──最近「中坑同學會」聚會,發覺所有男同學都有中年發 福或中央肥胖的迹象,女同學則無論已為人母與否均仍然苗條。請勿誤會,我非歧視男性,只是若你已屆中年,開始珍惜生命所有,希望「襟玩啲」,便需要學會控 制體重。
少許背景資料:我五呎二吋,20至30歲時體重徘徊在110至120磅之間,是看來略胖的「梨形身材」。34歲時懷孕,臨生產前體重達 150磅,產後三個月體重仍滯留在140磅,遂「的起心肝」減肥。碰巧遇到一位朋友神奇地由大碼變成細碼,便聯絡她的營養師一試。
少食多餐 計實卡路里這次減肥令我眼界大開,嚴格來說,這是一個關於新陳代謝的課程和實驗。最終我在半年內減掉40磅,體重一直能維持在105磅左右。以下是我在過程中學到的數個重要概念:
(1)少食多餐
老掉牙的概念,卻是關鍵所在。假設你全日需要1800千卡路里,分三餐與五餐吃有天淵之別。
整個過程是很「玄」的──你要學會跟你的身體說話。每天只吃三餐,等於對你身體說「有得你吃便吃多些,往後五、六小時 都沒有東西下肚啦!」你的身體會學會未 雨綢繆,每餐都吸收多些作儲備──這些儲備便是你的死敵脂肪。相反,若每兩、三小時便有二、三百千卡路里,身體便毋須「好天斬埋落雨柴」──就如「富二 代」般知道「使極都有」,每次有新卡路里身體都會盡情消耗;同時新陳代謝率會越走越快,形成良性循環,身體脂肪逐漸減少。正如我營養師的名言:「你需要卡 路里來燃燒卡路里。」
(2)最緊要簡單,不要營養餐
我的營養師從不要求我吃四両水浸吞拿魚加100克西柚加四粒提子之類作午餐。她只教我 簡單口訣,譬如正餐只吃手掌大份量的肉類(即一塊雪藏豬扒的大小),飯約四匙,和少油蔬菜任食。上、下午茶可吃一包餅加一個生果和一盒紙包豆奶。只要記着 這些簡單原則,我便可以隨意配搭喜歡的餐單。
我營養師亦鼓勵偶爾「出軌」獎勵自己。只要每天攝取的卡路里沒有嚴重超標,甜品雪糕是隨時可以吃的。
(3)數字遊戲
減肥說到底只是個數字遊戲。你只需要兩件工具:一個日記來記錄自己吃了甚麼,和一個可以告訴你不同食物卡路里量的資料庫。
這 個日記聽起來好像很麻煩,但這新習慣卻助我兩次成功減去40磅!況且現在有很多很方便的 Apps,我便用一個叫「 My Fitness Pal」的 App,在跟營養師「分手」後三個月繼續成功控制體重。每天只要在自己的卡路里範圍內,選擇喜歡的食物便可以了,比上 fb更有趣和滿足感呢。
(4)性格決定命運?
看到這裏,你可能覺得這些減肥概念都耳熟能詳,只怕知易行難。我亦相信性格可能會影響成功率,以下是可能幫助我成功的性格優點和缺點,但毫無科學根據:
唔怕悶 三個月早餐一樣「聽話」──我是香港上一代填鴨式教育的生還者:崇拜權威,零批判思考。當有人告訴我某營養師很有名,幫過很多名人減肥,我便會對他所講的深信不疑。
「要面」──姚崢嶸常強調,雖然我和他同樣曾成功減肥40磅,相比他靠一對舊波鞋達標,我花在見營養師的數千元是多餘的。但我深信,若我沒有「貼錢俾人鬧」便絕不會成功,每周跟營養師見面便是我的驅動力。
「悶」──我樂於有人提議我每天吃甚麼,亦可以三個月吃同一樣的早餐。最近女兒跟我說,吃了一星期麥片很厭倦,我才醒覺自己可以那麼刻板。
當然,若你像姚崢嶸般可風雨不改每朝跑步,這些概念都不重要了。
P.S.其實我近年也愛上了跑步。肯每星期跑幾次步(每次至少半個鐘頭)的人,是無論如何肥不了的。
姚太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